《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 中式教育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4-12-03
《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
中式教育,典型的特征是服从、顺从;西式教育是个性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学校,教育的模式就可以完全反映出来。
西式教育,它是比较符合孩子的心理的。比如,越小的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学龄前的孩子,越小的孩子,越没有规则感,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没规则感的孩子,中国传统的老师常常是让他们规规矩矩,方式是严厉的训斥、惩罚,而不是引导。调皮蛋,往往都不是老师喜欢的对象;西式化的教育不是以训斥、打骂为主,因为老师用这种方式,学校惩罚的就是老师。
中国本土的教育是私塾。上课时,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不管是讲课内容,还是训斥、惩罚,真理都是在老师那边,学生只有服从、顺从的份。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特别守规矩,而压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规则的,是在一定基础知识或者技能上的发挥。
“寓教于乐”,这是柏拉图提出的。中国的孔子虽然也提过“因材施教”。这两种方式对儿童来说,都没有错。但是寓教于乐更符合儿童的心理。或者说,在快乐中学习,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探索的根本。一个孩子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是枯燥无味的,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探索是一种发现,一种感情上的惊喜,那是两种不同的心态。
所以,你会发现,西式教育,更注重儿童的探索和发现,提出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了真理,学到了知识。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而太顺从老师的话是完全正确,一个知识点只有一个答案的学生,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被老师牵线的木偶,是硬灌在学生脑袋里的知识。虽然书本里的知识学得非常牢靠,但是缺少了创新能力(创造力),总害怕出错。
还有,实践能力欠缺了点。比如,书本上的知识,要让孩子在生活接触一下,自己操作一下。例如,上数学课,用一百块钱买菜,买了几斤菜,应该找回多少钱,……,不仅仅是让孩子做算术题,而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亲自操作一下。
父母、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符合孩子的心理,在给他们讲规则下,允许他们犯错,然后是自由发挥。尊重孩子的自尊,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才是教育,这才是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