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层人的追求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3-01-07 14:25:44
不同阶层人的追求
判断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最基本的标准是经济(包括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教育(包括科技、工业化程度、大学生所占人口的比例)、身体健康(社会福利、医疗)等,这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综合的指标。
通常来说,发展中国家,底层人占多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如果我们把社会中人以阶层来分为底层、中层、上层。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生活和追求是什么样的。
底层人,一生都是为吃穿住行而奋斗。对于底层人来说,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他们主要为“住”。这个“住”不是指他们没地方住,而是在大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
1991年之后,中国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房子可以自由买卖,变成了一般的商品。
市场经济也意味着人的流动。比如说,计划经济时代,除了开放的沿海城市,农村人可以流动,可以到城市打工,到其他城市打工是不容易的。开放沿海城市,事实就是那些开放的城市是市场经济的政策,其他地方都是计划经济。或者说,中国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逐步放开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是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底层人基本上是集中在农村;市场经济时代,在城市人认为低贱的工作,农村人开始和下岗工人竞争,或者是到沿海地区的工厂打工。因为多数的农村人无技能、无学历,只能集中在密集型的工厂或者城市里干些没有什么技术的工作。但是也有很多的人抓住了机遇,变成了城市的中层人。
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发展越迅速的特大城市,房价飙升的越厉害,尤其是地理环境也比较好的地方。工资即便涨的再快,也没有房价升的快。2004年,基本上是底层人在特大城市能否买得起房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一线城市的房价都没有超过万元,一般稍有些存款的人买个二手房也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房价的上升就如同坐电梯。大多数的底层再凭借着死工资是买不起房的。
市场经济后的第一代底层人,多数是付出的苦力和体力,以及自身的节省。有很多人可以在三线、四线、五线城市买房。虽然他们挣了些钱,但是从吃穿住行来说,他们还不可能达到富裕的程度。因为要在城市扎根买房、对子女的教育,都不可能让他们大手大脚生活。
通常来说,在小城市买房的底层人,要变成中层人,他们很多人会把这种期待放在儿女身上。而教育,大概是最快的跳板。很多的底层人会认为,很多学历高的人还不如他们挣得多,读大学,又花钱,以后说不准还挣得少。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眼界。因为在中、上层人中,都非常重视教育。
中层人,一般在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同时,工资也不低。吃穿住行,包括孩子的教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了。但是在奢华程度上,他们还没有特别多的经济能力。比如说,吃的、穿的、房子、车子要达到非常奢华的程度,对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如果仅仅是吃的这方面,他们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口欲。因为吃穿住行这些方面,往往“吃”这方面用的钱是最少的。那些经常在网上晾晒吃的,常常不会是富翁。没有多少钱又爱炫耀的人喜欢晒吃的。
上层人,钱,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奢侈品对他们来说,就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东西一样。他们通常很少讲价(一般越贵的东西越不会讲价),看中哪个就可以买到哪个。比如说,穿的方面,通常以“万”起价,这可能抵得上底层人存一年的钱。
在教育方面,中上层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出国留学,只有这两个阶层的人才可能,底层人根本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出国留学,一般是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可以开阔人的眼界,思想、生活方式可能都会不同。中、上层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喜欢往全面的方向发展,比如说,艺术。因为艺术就属于高雅的东西。而底层的人,即便是有钱,也往往欣赏不了艺术。
在物质生活足够富裕的同时,当然人追求的就是精神生活。怎么样让自己生活的舒适、怎么样享受生活,这常常是中、上层人追求的。而对大多数的底层人来说,还在追求吃穿住行上的享受。层次是不同的。通常来说,越富有的人越低调,也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比,也不需要炫耀,就已经很富有了。“不缺”才不会比。炫耀物质财富,是因为在你的圈子里,你并不是最富裕的,是你“缺少”,同时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别人羡慕你的富有,这才是你最本质的意图。结果,一旦遇到需要用很多钱的事上,立马就暴露出你“贫穷”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