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2-01-16 12:38:16
孩子的成长
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时,身体发育、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就已经开始了。
传统的养育方式,通常只注意幼儿的吃饱吃暖、不得病,但是很少注意心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的吃喝拉撒睡,看似是简单的生理需要,但是常常伴随的是心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因为婴儿是没有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弱小生命,必须是在成人的抚育之下才能生存。而成人和婴儿之间互动的方式,会决定婴儿的心理发展。成人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也形成了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模式。通常,婴儿和母亲互动的是最多。
婴儿的心理是最脆弱的,其次是幼儿。通常情况下,婴儿追求的是一种舒适性。这种舒适性对他们的成长、心理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一些对感知觉有益的刺激,这对他们的智力开发是有帮助的。
婴儿的吃喝拉撒睡是没有规律的,饿的时候会哇哇大哭,冷、痛或者感觉不舒服时,婴儿都会哭闹。如果在这个时候,母亲的照顾是不管不顾,就会对婴儿的心理形成一种“我哭了,但不会有人管”的这种心理模式。当这种频率出现的特别高时,这种心理模式就会在婴儿的心理留下底片,很容易形成婴儿长大之后和他人社会交往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原型模式,在和其他同伴的交往中,可以改变,但是原型模式彻底的改变不容易,在心理上会留下一定的痕迹。
适当的刺激就是在婴儿的摇篮床边挂一些颜色鲜明或者能动、能叫的小东西。但是不一定弄得非常多,因为刺激也是有“度”的。
婴儿的探索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是以后能力的主要源泉。比如,比如说,翻身、爬、走路等,对于婴儿来说,都是一种探索。父母的鼓励是很重要的,表现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比如说,走路,很多父母会给婴儿买一个辅助走路的工具,但是这种工具不利于孩子的探索。婴儿刚开始走路会观察四周的环境,在探索环境的过程,可以大致估计物理距离。在大城市里娱乐场所,有那种“悬崖”测试的装置,即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全部装入透明的玻璃,有一截设计的就是一种“悬崖”,让人走过去,很多人不敢。这种心理实验也在婴儿中测试过,那种对物理距离能够估计的婴儿在妈妈的鼓励里,可以爬过“悬崖”设计,而通常走路具有辅助工具的婴儿常常不敢过去。
1岁之前的婴儿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几乎是以几次方的速度在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促使了这种“量”的增长,几乎每个月都有变化;2岁左右时,形成自我意识。其中在镜子面前,额头点红点,让孩子辨认镜子中的孩子是谁。认出自己的孩子就形成了自我意识。通常,自我意识的辨别与记忆有一定的关系;3岁是辨别性别的年龄,好奇心是这个年龄的儿童的主要特征,他们会问这问那,似乎有无数个问题;4、5、6岁,在游戏中,会扮演各种角色,玩过家家的游戏。这种角色的扮演对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在身体的发育、智力的开发、社会性的交往都包含了成人之后的一些社会性的模型。在群体游戏中的孩子王,常常学会了怎么样组织游戏,协调、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这是最初的领导模式。这种孩子王在青春期、成人之后,和他人交往时,适应能力都是最快。通常情况下,一个整天只知道学习,不和小伙伴玩耍的孩子,对儿童的心理、社会性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8岁左右,有一个同性伙伴交往期,男孩或者女孩形成同性的小群体,疯闹。这种同性的群体对认识自身性别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常常会排斥在外在打扮上不符合自身性别的儿童。
儿童在同龄的玩耍中,身心会得到更大的释放,因为他们之间是平辈关系;和父母之间的玩耍,是一种长辈对小辈的关系,含义是不同的。在社会中,我们接触的人不可能都是同龄人,也不可能都是长辈。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是重要的,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比如说玩耍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一个人的内向、外向,在青春期之后,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了。主动和被动、自主性在儿童时期事实上就开始了,到了青春期表现得更明显。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叛逆意识的出现,是向成人的过渡。但是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是很低的,除非那种实践能力很强的青少年,要成熟些。在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正常的交往是了解异性情感和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阶段。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
18岁之后,性格、能力、交际能力、情商等几乎都是可以看出来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每个孩子的心理成熟度是不同的。
心理的成熟度从你说话、做事的一点一滴中表现出来。通常,心理成熟的人,在“度”的方面掌握的很有分寸。做事能以他人的心理考虑问题。而不成熟的人常常是以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他人的角度。
(对孩子最残酷的心理折磨就是冷漠和虐待。通常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心理问题比一般家庭成长的孩子要高。经常和父母沟通,有朋友的孩子,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