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消费和养老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1-12-31 23:49:13
储蓄、消费和养老
储蓄、消费和养老是存在密切关系的。
中国的社会保险属于“保障型”的,而不是“福利型”。对于中、上层阶级、吃皇粮的单位,他们的养老通常都是有保障的。吃皇粮的单位,虽然工资并不算很高,但是福利高,养老、医疗都较有保障,比如说,养老金不但能够抵消物价上涨的水平,而且是远高于这个水平。
对于底层人来说,养老金只能够糊口,甚至仅仅维持恩格系数中,“吃”的这方面。中国14人口中,底层人占大多数。所以大多数的底层人会存钱,以备养老之用。因为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用的。
福利型国家的人,多数人不会存钱,就在于他们的养老、医疗有保障。对于他们来说,即时消费是很多人都有的观念。福利型的国家一般都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达才能保证普通公民养老、医疗的高福利。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传统思想的人已经不同了:享受生活,而不是靠节俭、储蓄生活。吃,要吃遍天下美食;穿,要穿奢侈品;玩,哪里好玩去哪里。有些年轻人要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他们知道,靠那点死工资很难,所以他们也会理财。在经济上,他们比较西式化。
传统的职业中,有很多人干了大辈子,存的钱可能还不如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一、两年的收入。社会的发展,会造成这种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异的,尤其是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收入多了,自然,人就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在物质方面,就是吃穿住行的提高。
在思想观念上,很多年轻人也不是传统型的。传统型思想的人,是挣钱养儿育女,自己节省些,把钱尽量存储起来,留给下一代,让下一代过得更好,而不是为自己。
从某种程度上说,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生怎么过的有质量些,很多人是属于享受型的;传统人的思想观念是:怎么让下一代过得更好,而不是自己。所以,你会发现,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裕的中、老年人特别爱存钱。
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中,你同时也会发现一种现象:即便是小两口都是高工资,也不会生二胎。为什么呢?一个是思想观念的不同,第二个就是多生一个孩子,花费的也多,还需要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与其这样,不如把养第二个孩子的钱花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一些。“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年轻人当中,是越来越少。
传统的父母和现在的年轻人会形成一定的代沟,代沟的出现,也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底层人,但是儿女特别争气,能挣钱。在这种家庭中,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是即时消费而不存钱,到40岁后,还没有一定的积蓄,如果社保、医保足够有保障还可以,否则,他们到了老年,不一定会过高质量的生活。即便父母是中层、上层阶级,孩子不存钱,父母死后,留给他们的遗产也足够让他们保持老年有质量的生活。但是会出现一个问题,继承遗产是有时间的,是父母死后才能的事。如果年轻人不存钱,你不可能保证在你父母留遗产,你还没有继承这个时间段内,你不会出现任何意外事件。这种“意外事件”不一定是出现了生病呀的事,而是你在用钱时,不好向父母张口要的事情。这时候,你会发现,父母的钱和自己拥有的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己拥有的钱,可以自由支配,问父母要钱,就有些张不开嘴了。
有些父母在他们的儿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会对儿女说:“以后我的财产都是你的”。这样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就是让很多子女不存钱,即时消费,依靠那种遗产。结果呢,很多年轻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的措手无力,又不好意思开口问父母要钱,生活的极其狼狈。父母说这句话的意思,事实上让儿女产生依赖心理,同时,不知道怎么用钱、花钱。
有些父母不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经济能力,要让自己的子女从小享受优越的生活条件,比如,吃穿住行都是远远超出他们经济能力范围的,要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等,自己挣的钱是省吃俭用,全部花在儿女身上。这看似父母对子女无私奉献,但是结果却背道而驰。儿女习惯了那种“中、上层”的消费生活,如果突然没钱供他过这样的生活,他不但不会体会到父母的良口用心,反而觉得父母没用。
超前消费,在中国只适合中、上层的家庭。对于底层家庭来说,超前消费就是一种灾难,除非你有这个能力挣这个钱。
在储蓄、消费和养老,这三方面,须要综合性的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即时消费和中国是不同的,因为在养老方面,中国不是福利国家。
储蓄、消费、养老,你怎么样辩证的看呢?就看你的收入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通人的水平没有。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通人的水平(平均每月挣的钱)就相当于一个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当你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有一些高消费是很正常的。当你低于这个水平,就需要有一定的存款养老。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是不同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