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的小概率群体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1-08-28 19:26:42
社会学中的小概率群体
社会学中研究的人群须是在社会中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或者说这个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的数量比率。特别小的群体通常是不作为研究的对象的,除非是政府要求的,或者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小群体。比如说,要统计一个国家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分布地区,那么,人数再少的民族都会统计在内;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虽然在社会总体人数中,也是小概率的人群,但是会影响到社会秩序。
社会调查会运用到统计学的知识。抽样、抽查的范围,并非是百分之百的抽样,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随机抽取的。或者说,它并非是调查所有的人群,而是通过一定数量范围内随机调查的。比如说,中国独生子女的生存状况,它可能会随机抽取中国30多个省的其中几个省进行调查,然后在省中抽取市、县等地区的独生子女。但是独生子女须要达到足够的数量。通过抽取的样本,达到知道整体的目的。当然,这种调查必须是科学的、没有偏差的。
性取向人群也是一样。异性恋群体是无须研究的,因为人群数量足够大,而且所有的人都了解这种性取向;同性恋群体是因为在社会中达到了足够研究的数量,而跨性别恋群体、无性恋群体,他们的数量在社会群体中太小了,所以不会做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可能个别的学者会研究。
社会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一般须要达到95%以上的准确率(在统计学上来说),那么,其中5%以下的可能就属于特殊案例。特殊案例在什么情况下会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它的典型性决定的,这种典型性有研究的价值。
比如说,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普通人的心理,不是个别人的心理。假如一个人说,你是心理学专家,你看看我现在的心理是怎么样的?不见面或者是你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一个心理学家会把你的心理说得清清楚楚,说到你心坎上。因为学心理学的人不是算命先生。再比如说,一个5岁的儿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对大多数5岁儿童来说,都有这种思维模式。那么有没有超出或者低于5岁儿童思维模式的人呢?有呀。远远超出了5岁儿童的思维,或者说这个儿童虽然只有5岁,但是超出了同龄人的水平,那么这种儿童的智商就比一般儿童高,反之,就是低。但是通用的量表,比如说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是最权威的量表,全世界通用;再比如说特殊儿童,例如,自闭症儿童,全都是根据自闭症的特征来判断的。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表现方式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他们核心的心理特征却是一致的。
所以,社会学、心理学都会运用到一些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
即便我们了解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统计”学次数来得知的。比如,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那么,她行为上表现的内向和外向的次数就可以判断出来。例如,在和陌生人说话时,害羞、不爱说话,一次是看不出来的,再看多次时,就可以得出她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比如,在同学聚会中,她常常躲在角落里;和人交往时,从不主动。……
(人称代词上,有复数和单数的区别,比如,一个男性,那么,人们会用“他”;一个女性,人们会用“她”,来区别性别。有男有女的,就是“他们”,如果只有女性、没有男性,就用“她们”。同性恋中也会存在这些问题,比如说,同性恋的代名词:本来gay是指男同,可能有些人也会用gay代表所有的同性恋者。就像人称代词的“他们”一样:如果书面语上用“他们”,并不一定指的全都是男性。在有男有女的人群中,也可以用“他们”,人们也看得懂。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只要能区分清楚,意思表达能够让人看懂,就行了,没必要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