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同性恋的默认和了解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0-08-12 02:17:38
父母对同性恋的默认和了解
在中国,一些民主化的家庭会默认孩子是同性恋,默认孩子和同性伴侣的事实同性婚姻。前提往往是在尊重孩子的个性、意愿的基础上的。但是他们不一定真正了解同性恋。
默认和了解是不同的概念。
默认,它常常是以尊重为前提。但是潜意识里有改变的含义。比如,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者,愿意和同性生活在一起,即便自己(父母)不接受这个事实,但是很多父母还是希望孩子和异性结婚。在这两者之间,他们不做选择,让孩子决定,看事态的发展变化。
默认,也不一定接受了孩子同性恋这种性取向的全部。比如,一个男性化打扮的T,他们希望她在外表打扮上有所改变,看起来更象一个女性。
默认,往往对同性婚姻不存在太大的期望。所以支持性的成分很少。比如,不会像异性恋那样,给自己的孩子和她的同性伴侣举办结婚仪式、请亲朋好友祝福,也不会刻意地去维持她们的感情。父母更象一个观察者,随时注意着孩子和同性伴侣的感情变化。
缺少了同性恋的原型模式,默认就是民主化的认可。但是不了解同性恋的内涵。
了解和默认是不同的。了解,父母没有改变的孩子的意向。对同性感情更多的是一种支持的态度。这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社会文化支持率的国度中,尤其比较明显。
了解,一般是对同性恋原型模式有个大致的了解。所以,不会刻意改变孩子的外在打扮,或是抱有孩子哪一天会和异性结婚的期望。因为他们知道,性取向一旦稳定,很难改变。他们会支持孩子的同性婚姻,也会送上祝福,并为维持孩子的同性婚姻或是感情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同性恋的原型模式,有或者没有,父母对同性恋的孩子是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性恋的原型模式,在他人(指异性恋者)的心理体验、认识的是否深刻,有个由浅入深的心理过程。那就是图片——接触——参与。
图片,比如,影视作品(连续的图片、带有同性生活的情节),是大致的了解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同性恋影视作品,就是了解这种性取向的轮廓:同性生活展现的就是这种轮廓;接触,接触有关同性恋的信息、资料,比如,上同性恋网站,看同性恋的资料,但没有图片形象化。也可以是接触了同性恋者,但没有深入了解;参与,就是和同性恋者打交道,并且了解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及整个精神世界。
有些人会说,同性恋者父母和同性恋者从小在一起,还不了解同性恋吗?那是了解他的孩子,但是并没有了解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和同性的婚姻生活。
没有同性恋原型模式的人,或者说,对同性恋一点都不了解的人,当看到同性恋这种性行为,在心理上,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感,因为他们的原型模式是异性恋。
默认和了解的区别事实上就是在这个原型模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