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恋和同性恋的异同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20-06-01 01:27:15
异性恋和同性恋的异同
对于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觉得简单,很容易回答。但是当你了解一个完整的异性恋和同性恋时,就不会那么认为了。
异性恋和同性恋都可以归为“性取向”中,是性取向的不同类型。但是它们并非是“爱上什么生理性别的人”,或是异性恋就是异性和异性相爱,同性恋就是同性和同性相爱,那么简单。因为这样的概念比较笼统,也是对的,但是如果细化,或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这种笼统的概念很难解决问题。因为不管什么性取向的人都知道这些概念,但是当一个异性恋者遇到同性恋的问题时,为什么思维、感情、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就不容易理解同性恋者了呢?!这就表明,社会群体(异性恋者)只理解了这些笼统概念的表层,而并不了解同性恋的“内容”。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性恋者之间没有爱情、不会长久,是变态,双方的生殖器官不配套,怎么做那些事。……从社会群体的理解上,就可以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事实上根本不了解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如果很了解,就不会有太多的不理解了。
异性恋和同性恋在爱情模式上没有太大差别。比如在爱情上,异性恋中异性和异性会产生性吸引力;同性恋中,同性和同性会产生性性吸引力;在婚姻上,同性恋者除了不能自然生育以外,和异性恋是一样的。
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外在打扮上,而是性心理意像。这个性心理意像造成了喜欢哪种生理性别的人。典型的就是:两个打扮都非常女性化的直女和拉拉(在外表打扮上没有区别),可能同一个直男都会爱上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直男的性心理意像是漂亮的异性。但是对于直女和拉拉就不同了:直女有可能会爱上这个直男,而拉拉不会。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者,外表打扮不是绝对的判断标准,只能是间接的。间接,就意味着,同时还要看这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感情、行为。
社会越封闭,对同性恋的惩罚越严厉,在爱情上,就会形成社会文化和同性恋亚文化是两条平行线,而很少有交叉点。社会现象就是异性恋群体对同性恋排斥的特别厉害。反之,就是对同性恋的包容、接受。
当社会文化和同性恋文化是“平行线”时,对同性恋的理解,异性恋群体几乎是零。这个“零”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就知道了。比如,一个拉拉不想结婚,她就对父母出柜了。她以为父母都是过来人,什么都懂,能够理解她不想和异性结婚。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对同性恋不会是过来人的经验,过来人的经验只针对异性恋,而不是同性恋。对同性恋的认识,是从“零”开始的。如果她的父母不想从零开始了解同性恋,等待这个拉拉的命运可能就是结婚。只有一个条件会让父母改变,就是民主化的思想:尊重孩子的个性。
同性恋除了同性爱同性以外,还需要一个性取向身份的认定。或者说,在社会上,人们普遍地认可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异性恋是主流文化,就意味着根本不需要社会的认可,因为社会都承认这种性取向,而且是一种自动化的认可。什么是自动化?比如说,人家一说到爱情,马上想到的是男女爱情(异性恋),而不是同性恋。如果一个拉拉说自己的老公、老婆是同性,很多人会发笑,这种笑是什么呢?是与异性恋的与众不同,是一种嘲笑。就如同你和别人长的不一样似的。
当社会不认可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对同性恋不了解,转换到爱情模式上,就会扭曲这种模式,以自身文化(社会文化的爱情观)理解同性恋。比如,在异性恋中,同性和同性只存在友情,那么,他们也会认为同性恋只存在友情。友情之中,不会有太亲密的接触,比如,亲吻、抚摸等这些边缘性行为,他们也会以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理解同性恋。异性恋中,同性和同性亲吻、抚摸,他们会觉得不自在,恶心,那么,看到同性恋者这样,自然而然也会觉得恶心。他们会以自身的文化来体验和感受同性恋文化。只要存在着这种“平行线”,异性恋者就会有这种心理感觉。
对于同性恋的爱情、婚姻、生老病死都会以社会文化的思想来理解同性恋。在异性恋看来,既然同性和同性之间只存在友情,而没有爱情,那这种感情就不会长久。总认为同性恋者是把友情当爱情。比如,两个女孩在一起,嘻嘻哈哈,只能存在友情,这个友情又不长久,和男人结婚才能过一辈子。于是,就会出现父母逼婚的现象。因为他们就是以社会文化的爱情、婚姻观这种模式来理解两个同性的相爱。事实上,这种“平行线”就是社会文化的爱情观和同性恋亚文化的爱情观形成了文化的阻隔造成的。
在价值观方面,“平行线”上的异性恋父母和同性恋儿女也是不一样的:异性恋父母会觉得同性和同性之间的生活是友谊,是小打小闹,没有什么意义;同性恋者会认为和同性的婚姻却是生活幸福的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文化的传播是通过军事、贸易往来、迁移、传媒(文字、图画、影视、电话、互联网)等方面途径传播,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交集。比如说,军事上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处于封闭、保守状态,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知道了西洋人的厉害,随后就出现了洋务运动;贸易往来就不用说了;迁移,比如,一个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也是传播一种文化。传媒更不用说了,它是传播最广、速度最快的一种媒介
只要同性恋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爱情观没有产生交集或是交集的地方太少,就必然会存在很多人以社会文化的爱情观来影响同性恋者的生活。
只是因为性取向不同,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同性恋者一生。事实上,改不改变,除了父母的民主化,同性恋的个性,主要是看这两种文化的交集程度。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社会文化和同性恋亚文化的沟通、交流的融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