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飞星传恨123456,用户id:44437,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17-10-25 13:45:08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奶奶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裹着小脚。
我出生的时候,不是和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政治成分不好,父亲远离了家乡,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认识了我母亲,然后结婚。其实,在那个年代,他们是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结的婚。
地主的狗崽子,这样的成分,在那个讲阶级成分的岁月,父亲在小镇上完全是靠苦干、少说,当上了公务员。当然,这和他的学历也有关系,因为在小镇上,他是中专生。
改革开放后,不再讲阶级成分,凭着实干的精神,父亲也混了一官半职,到80年代底,他挣的工资在公务员里可以排上前三,那时,我们家已经有一万多块钱了。
母亲在90年代初的时候,就没怎么上班了,一家人全靠父亲的工资,但是存折上,常常是写的母亲的名字。
很小的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他比较忙。稍大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早上都是父亲做饭,母亲睡在床上;到十几岁的时候,每天父亲下班的第一件事是去厨房,闲得时候是洗衣服。当然,母亲也不懒,但比起父亲来说,她属于幸福的女人。不管是从学历、修养、性格来说,母亲和父亲几乎相反。
父亲属于那种温良型的男人,脾气好,说话、做事有分寸,很善于教育孩子,从来不打骂孩子,而且非常尊重孩子。
几岁的时候,家里会订一些《少年报》、《儿童文学》、《电影故事》等之类的报刊、杂志;十几岁之后,父亲会从镇机关的图书馆借阅一些杂志,例如,《读者》、《知音》、《爱情婚姻家庭》等。因为除了电视、收音机里的信息之外,很多知识也是看杂志、报刊学到的。
小时候(80年代初),全国的物质生活都不是很富裕,肉不可能天天吃,花生、瓜子这些零食,我都会留上一把,悄悄地藏在衣柜里或是不显眼的叽里旮旯里,然后,饿的时候,偷偷地拿出来吃。那时候是很馋的。父亲会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吃的愿望,例如,人造肉、鹿肉、马肉等,只要有卖这些肉的,都会买点回来。因为集体的食堂不会分这些肉,而别人的鹿、马经常有死的,包括自己家的瘟鸡都舍不得丢掉。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在父亲每次出差的时候,也会满足孩子吃的欲望。因为每次父亲出差到城市去,回来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小面包,面包是需要用粮票才能买的,但粮票是按户口限制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会和父亲顶嘴的,但他并不会实行家长制,而是以理说服。实在说服不了,他会随孩子的愿。这也是我30岁之后能够不结婚,顺利出柜的主要原因。
在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父亲也做的很好。我记得从成都上学回来之后,别人问起我的成绩,他总是打马虎眼:还好。
对老婆的体贴、对孩子的爱护,在金钱方面的不贪不占,内在的修养和做人的道德准则,···,父亲的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以致于成人之后,我总会拿其他的男人和自己的父亲做对比。对比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父亲,除了性格(因为父亲的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的)。要么就是那些男人肚量不够大,要么就是小气,爱占小便宜,要么就是吃不起苦,还有,就是内在的修养方面。
可以这么说,从小到大,父亲一直是做为榜样的力量在鼓舞着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