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化纸钱的风俗
版权归
网友昵称:风含翠筱,用户id:137871,转载请注明出处:15880拉拉网,特此声明!该文章发表于:2017-01-18 20:21:58
说说化纸钱的风俗
临近年了,很多地方更热闹了。街上满是人,商场里满是人,超市里满是人,车站里满是人,凡是该满的地方都满了。难怪专家们老是呼吁生二胎呢,且不说专家和大文派上了用场,就这一生一满的,得催生多少房地产呢,得催生多少速肥或挂靠的大学呢,得拉动多少GDP呢,得让多少老人老有所养呢。人们勒紧腰带过日子养二胎,老有所养,听起来心里有底,哈哈。跑回来哈,这满的还只是人,有一个地方满的却是纸钱。
我们这的风俗是每逢几个日子(清明、七月十五、过年)都要为死去的亲人焚化纸钱的。离坟头近的,就自然到坟上去化,而离坟远一点的就在城里化。在这些日子之前的十数天里,卖纸钱的就在路口堆满了纸钱,小山一般,各式各样的,大至小船般的金元宝,小至大钱,供足以应对需。买纸钱的人们就近就在路口焚烧,火光熊熊,有画圈防止钱财外流的,有加供苹果之类祭品的,甚有虔诚跪地喃喃呼告的。而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纸灰味儿,地上留下了一堆堆纸灰,风一扬,这世界顿时就朦胧起来。第二天早上天大亮之前这一堆堆的纸灰已经被辛苦的清洁工清扫过了,只剩下一个个痕迹。
我曾问过我一个弟弟他那里的省会是否也如此的化钱,他说省会也那样,我有点惊讶。
我每当看到人们焚纸钱的壮观场面,不禁想到死人是多么幸福,在阴间有大把大把的钱,今世的穷人可以翻身扬眉了,今世的土豪可以土的上百尺危楼了﹍﹍不管阴间的物价怎样飞涨, 永远赶不上活人化钱的力度。北上广的房价,阴间的人们笑睨而已。同时我又觉得人们是多么重视亲情,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念着死去的人。不是有贪官都说了吗,中国是人情社会。我不知道是不是,身边没被抓的贪官。
看看中国人的实际情况吧,真是需要钱。不说别的,就说房价,就是小城市里的吧,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百姓若要买个房,也得不吃不喝至少七年那样,还不算入住费装修费之类。又有多少还不如工薪阶层的呢。房子买完了,孩子慢慢大了,上大学一年的花费接近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十几年前感冒上医院,花去月工资的五分之一,还只是开几盒药而已。所以难怪在中国钱是个充满致命诱惑的东西。想必中国人的这种用烧纸钱念想死去亲人的做法也有它沉重的社会现实基础这一因素。活人需要钱,同理可证死人也需要钱。
究竟有没有魂灵呢?人们焚化纸钱应该是说明了他们相信魂灵的存在的。鲁迅说,中国人是敬畏鬼神的,但又去贿赂鬼神,信而不坚,中国没有外国因为信仰的分歧而斗争的情况。我没去过外国,不知道外国关于这有怎样的风俗。但我觉得中国人若有一点敬畏之心倒是好的,毒肉、毒奶、毒药、塑料王国什么的是不是会少一点呢。而事实怎样,我是不想说的。
杨绛先生没逝世多久,手机里经常出现一些关于他们仨的文章,我是看的,我喜欢杨绛简净的文字,也喜欢他们仨的故事。我不知道杨绛逝世后她留骨灰没有,新闻里没这样的报道,但我推测也应该是不留的吧。多年前读《我们仨》的时候,知道了钱瑷的骨灰埋在了北师大的一棵树下,钱钟书的遗嘱是不留骨灰,骨灰留火葬场了。这真是肉体和灵魂一道陨灭了,只留下文字,供人丰富精神和信仰。
几年前读三毛全集,那时候看到荷西的死,很是为荷西为三毛和荷西惋惜,甚至久久不能心静。荷西死了后,埋在加纳利群岛的一个岛子上。三毛极为有限的去过,荷西西班牙的家人几乎不去。荷西的墓地荒凉了,甚至连木牌都没了,变成了平地。那时我曾好奇的百度了下,发现有去加纳利群岛旅游的人去祭奠过。
于是我就想:死,莫不如是一场干干净净的离开。
我不知道我写这篇文章算不算是对鬼神的不敬,若是,就当是一个小孩子不知轻重吧。我记得长辈讲过,他们的长辈在供奉家谱的时候有小孩子拿了供桌上的供品吃,结果突然昏倒,后来大人告慰祖先孩子小不懂事,结果孩子没事了。
我是闲的无聊写着玩的,欢迎跟帖,哈哈,哈哈。不过我没心情回帖。